西曆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(龍)年 四月廿五
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
般若辭海:尸羅波羅蜜
香港佛學院 2016-01-24

羅波羅蜜

尸羅,為戒及清涼之義。尸羅波羅蜜,意譯為持戒度,能對治惡業。

《大智度論》云:「大惡病中,戒為良藥。大恐怖中,戒為守護。死暗冥中,戒為明燈。於惡道中,戒為橋樑。死海水中,戒為大船。」由此可知,持戒能增長善法,遠離墮落的因緣。

戒有出家戒和在家戒之別,出家戒有沙彌(尼)、比丘(尼)戒、出家菩薩戒;在家戒有三皈、五戒、八關齋戒、在家菩薩戒。

古德云:「道在紅塵鬧市修,全憑五戒做根由,殺生戒除慈心大,不貪財物廉潔優,見色不貪性清淨,葷酒永斷性長流,欲學長舌莫妄語,成佛不須出世求。」若能持守五戒,則身口意三業清淨,方能真正深入佛法堂奧。是故,欲成佛道者,無論在家或出家,均以五戒為根本。

戒是佛陀所制定的規範,有小乘戒、大乘戒。

小乘戒著重戒相,持身不犯,身、口違犯戒律,才算犯戒;

大乘戒以心為根本,制心不犯,方名持戒清淨。大乘戒由戒相而回歸戒體,戒體即不生不滅的這念心,時時刻刻觀心反照,直截了當在起心動念處修,持守心戒,如此即最微細的持戒,亦是最高的戒法。以偷盜為例,持守戒律者,見有鉅款在前,身不盜取,此為一般戒相之持守;而持戒嚴謹者,除了身不貪財,不取非己之物外,更能守護六根,不令馳散;若能達到心念不動,清淨無染,則為真正守持微細戒。

因心量不同,故持戒有積極與消極之別。以五戒為例,若只是自身持守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乃消極的持戒;若不僅不殺生,更能積極救生、護生;不僅不偷盜,更能主動佈施、供養;不僅不邪淫,亦能積極宣導清淨行;不僅不妄語,更能說正語、愛語;不僅不飲酒,亦勸人不飲酒,如此便是積極的持戒。消極的持戒僅是自利,積極的持戒則是自利利他之菩薩行。

世尊入涅槃時,囑咐後世弟子當「以戒為師」,戒法正為佛弟子之善知識。修行人依戒而住,則能遠離惡行,增長善法。

《楞嚴經》云:「因戒生定,因定發慧,是則名為三無漏學。」欲啟發內心之清淨無漏智慧,必須修定;欲得禪定,則必須持戒,故知持戒為修行的根本。所謂「尸羅不清淨,三昧不現前。」若持戒不清淨,所修得的禪定亦非正定,而是邪定。

所以,佛法中,不論任何宗派皆以持戒為先,一切善法皆以戒為基,依戒方能證得出世之無漏聖果。

選自中臺世界「基本佛學」




評論文章

    暫無評論
您還沒有登錄,暫不能評論,登錄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