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曆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(龍)年 三月十六
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
般若辭海:三福田
香港佛學院 2016-09-14

三福田

「福田」,即可生福德之田。凡恭敬服侍佛、僧、父母、悲苦者,就可得福德;以田為喻,故佛、僧、父母、悲苦者,稱為「福田」。好似農夫種田,必須選擇良田,勤於耕耘,才能豐收;所以佛經將布施譬喻為種田,行布施也必須選擇對象,明三輪體之理,才會有功德。

據《正法念處經》卷十五、《大方便佛報恩經》卷三等載,佛為大福田、最勝福田,而父母為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)內之最勝福田。

據《憂婆塞戒經》卷三供養三寶品、《大智度論》卷十二等載,受恭敬之佛法僧等,稱為敬田(恭敬福田、功德福田);受報答之父母及師長,稱為恩田(報恩福田);受憐憫之貧者及病者,稱為悲田(憐憫福田、貧窮福田)。以上三者,合稱為三福田。

又據《大方便佛報恩經》卷五載,有所求而為者,稱為有作福田,如父母、師長;無所求而為者,稱為無作福田,如諸佛、菩薩等。以上二者,稱為二福田。

又據《首楞嚴三昧經》卷下載,具足「十法行」者,稱為真實福田,即

.住於空、無相、無願之姐脫門而不入法位;

.見知四諦而不證道;

.行八解脫而不捨菩薩行;

.能起宿住、死生、漏盡等三種智證明而行於三界;

.能現聲聞形色威儀而不隨音教從他求法;

.現辟支佛形色威儀而以無礙辯才說法;

.常在禪定而能現行一切諸行;

.不離正道而現入邪道;

.深貪染愛而離諸欲一切煩惱;

.入於涅槃而生死不壞不捨。

中國佛教一向重視敬、悲二田,即多行供養惠施。因此,就現在社會而言,三寶、修道者、父母、師長、病人、殘障、急難、弱勢等,皆堪為大眾所布施供養。

您,種「福田」了嗎?

福報不是憑空能得,必須種廣修供養的因,方能享受福報現前的果。佛法將供養的對象比喻為「福田」,因為「田」能生長一切植物;「福田」則能生出一切世間、出世間的福報與善法。就布施供養的對象不同,福田又分為敬田、恩田與悲田,稱為「三福田」。

供養佛法僧三寶,稱為供養「敬田」。《過去現在因果經》言:「於諸福田中,佛福田為最;若欲求大果,當供佛福田。」佛弟子中,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,過去生曾為貧農,遭逢饑荒,生活艱難。有一次,見一獨覺聖者出外乞食,卻空缽而回,就忍下自身之飢渴,將僅有之粗米飯供養聖者。由此供養功德,使其九十一劫不受貧窮之苦,最後得隨釋迦牟尼佛出家修行、證聖果。供養獨覺聖者,即能獲此勝福,若是供養佛,其福報更是不可思議。

久遠以前,有位比丘收一小沙彌為徒。比丘對沙彌教導甚嚴,沙彌除了每日出外托缽乞食外,還須背誦經文,若未能如期完成背誦進度,便會受比丘的責備。一日,小沙彌因托缽而延誤背經,受了比丘訓斥後,心覺委屈,便獨自一人邊走邊啼泣。此時,恰巧遇到一位長者,長者問明原委後,便安慰小沙彌:「今後一切所需均由我發心供養,你就可以每日安心背經,不用再沿街托缽。」從此,小沙彌每日都歡喜背誦經典,精進用功,最後成佛,即釋迦牟尼佛。這位長者由於供僧、助人修道的緣故,因此感得後世對佛陀所說教法皆能憶持不忘、多聞第一的果報;此位長者,即是阿難尊者的前身。

佛為福德、智慧圓滿的聖者,所宣說的佛法能使眾生走向覺醒之道,而僧伽乃紹隆佛法,弘範三界之人。因此,供養三寶,非但能獲大福報,同時,也植下出世間法的種子,得有因緣聽聞佛法,依循三寶的教化而修行,終必離生死纏縛苦,證涅槃解脫樂。

孝養父母、尊敬師長,稱為供養「恩田」。父母、師長對我們有教養之恩,《父母恩重難報經》載:「假使有人,左肩擔父,右肩擔母,研皮至骨,穿骨至髓,繞須彌山,經百千劫,血流沒踝,猶不能報父母深恩。」經典亦言:事奉父母、師長當如事佛。佛曾開示弟子:假如將所有財寶堆起直到天上,用以布施,其福德不如竭盡所能孝順、供養父母所獲之福德。師長則啟發吾人之智慧,開導做人處事之道,其恩不亞於父母,故知供養師長,福亦無量。

孝為百善之先,若能以恭敬心奉養父母、師長,必能增長福慧。例如,中國古代,有位賢人舜,雖然父親與繼母偏袒幼弟象,曾多次要將舜害死,但舜仍不改其孝養之恭敬心,竭盡所能奉養雙親,慈愛幼弟,期盼父母得展歡顏。由於此孝行,而感動堯帝,不僅將二個女兒嫁予舜,而且在多次的勘驗後,證明舜的確堪任大事,遂將天下禪讓給舜。

對於一般眾生,乃至鰥寡孤獨、殘疾者,發慈悲心布施財物,或給予安慰,使其生活無虞,心情開朗,進而為其解說佛法,令其歡喜學佛修行,即為供養「悲田」。例如,佛世時,有一條狗,因為盜人食物,被打斷腿,棄置於荒野,飢乏將死。命終前,幸蒙舍利弗尊者慈悲,給予飲食充飢延命,並為說佛法,以此歡喜心及善根,往生為人。後隨舍利弗出家,修行得道;此人即是七歲出家,便證阿羅漢果的均提沙彌。

經云:「若令眾生生歡喜者,則令一切如來歡喜。」而且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皆當作佛。所以,供養一切眾生,就是與一切的眾生結下善緣,也是供養未來佛。

田,能出生芽苗百物,供養敬田、恩田、悲田,猶如植福種於田畝,必能締結香甜美果,令供養者得福無量。是以菩薩發廣大願,對於佛法僧三寶、父母師長乃至一切眾生,悉以恭敬心、報恩心與大慈悲心承事供養、愍念布施,此即是「廣修供養」之具體行持。

.選自中台世界




評論文章

    暫無評論
您還沒有登錄,暫不能評論,登錄註冊